洛阳市发展“洛阳营销”壮大劳务经济 www.lyfuyide.com 偃师市庞村镇农民杨炎欣为当地多家钢制办公家具企业跑销售,还带动了10多名村民一起干。现在,他在上海买了汽车、房子,跟他跑的一些农民也开始单干。他们依托的
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销售量不断增长,影响越来越大。
市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偃师目前在外务工人员16万多人,其中专门从事当地优势产业――针织、摩托车、制鞋等产品营销的近2万人。
如何依托当地的支柱产业,培育营销队伍,实现企业与外出务工人员的双赢?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洛阳营销”品牌,壮大劳务经济的新思路。
我市“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实施以来,目前全市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达105万人,劳务创收达到35亿元以上。
从外地经验看,培育专门的农民外出营销人员,树立劳务输出的“营销品牌”对劳务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我市在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营销的人员较少,高素质的务工者带活动一方经济的局面还没有形成。据统计,新安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9万人左右,而从事销售营销人员只有6900多人,伊川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6万人,而从事销售营销人员只有8500多人。同时,这些销售营销队伍,大多属于“散兵游勇”式,规模化较低。
市政府针对性提出,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充分利用偃师的钢制办公家具、摩托车、针织、制鞋产业及新安、伊川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等优势,组织培训,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培育营销队伍。
据了解,为把“洛阳营销”品牌做大做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初步选定30家既有市场营销专业,又有技能专业的培训学校作为培训基地,每年由市财政、(市)区财政拿出专门资金,确保全市每年培训出市场营销专业与技能专业相结合的市场营销人员10万名以上。
各县(市)区已加强引导,积极扶持,着力培养营销队伍。偃师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预计年底可建立“洛阳营销”队伍5万人以上。
据悉,各地正通过实施“回归工程”,使取得成就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二次创业”,实现本地劳动力就地转移,壮大县域经济,从而保证了“洛阳营销”的发展后劲。